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受到人們普遍關注。農產品安全質量直接關系到人們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是政府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過程中應重點發揮政府監管作用,并與社會監管、個人監管緊密配合形成有效監管體系,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對保障農產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發生了多起令人震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如毒大米、毒面粉、瘦肉精、毛豆油、蔬菜農藥殘留等。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甚至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市場管理部門應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督與管理。
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1]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涉及的問題復雜多樣,監管現狀及存在問題將從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主體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2個方面進行論述。
1.1 監管機構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由政府多個部門分別執行,存在管理職責職能相互交叉與多頭監管、基層管理人員嚴重不足不能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受監主體進行有效監督、一些監管部門不依法辦事等問題。目前,農產品生產實行分段式管理,農業部門負責生產管理、工商部門負責流通管理、質檢部門負責銷售管理,當某一階段出現質量安全問題,不易確定負責部門,容易出現不同部門間相互推諉現象,社會公共監督也不能切實發揮作用。www.zhudianbang.com
1.2 受監主體
農產品監管對象復雜多樣、監管范圍非常廣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面臨很多困難。比如在農產品流通環節,農產品流通尤其是鮮活農產品流通主要形式是個體經營和合伙經營,存在經營規模過小、經營者數量眾多、經常流動、缺乏組織觀念,經營條件和經營辦法落后,缺乏專業化素質等問題。雖然一些農民自動成立了一定數量的經濟組織,但依然存在規模小、實力弱、擁有市場小等缺點。
1.3 監管制度
現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存在以下問題:不能嚴格管理農產品包裝標識和執行相關市場準入制度;農產品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建設落后、農產品認證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全過程跟蹤反饋體系依然沒有建立、農業生產記錄檔案缺乏完善,農產品銷售去向和小規模種養戶基本信息不能準確掌握;檢測人員專業化水平低,檢測設備不合格,檢測技術不達標,檢測方法不科學,檢測的實用性不高,執法力度較弱。
2 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對策研究
2.1 落實監管責任
2.1.1 成立領導小組
各縣應該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領導小組,由農業局長擔任組長,副局長擔任副組長,科室負責人擔任組員。農產品質量安全嚴格落實相關管理責任,一把手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重點抓,科室負責人負責主要工作,下設辦公室,質檢科長擔任辦公室主任對日常工作進行管理。
2.1.2 建立監管制度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將相關責任落實到每個部門并簽訂責任書。監管工作責任要落實到各鄉鎮,制訂嚴格考核指標,并將其作為縣黨委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各鄉鎮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層層制訂工作方案,鄉鎮政府與各村要簽訂責任書。
2.2 建設監管體系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須盡快建設規范的監管體系。
2.2.1 發揮質檢部門監管作用
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部門相關工作的開展須深入到各鄉鎮,最好能深入到各村?h級農產品質檢中心要在各鄉或各村建立監測單位,負責鄉或村級農產品生產企業、生產基地監管,保證農產品安全上市,在農產品銷售前把好質量關。
2.2.2 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檢測機構
綜合指導、服務、監管3方職責,在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檢測室,檢測室要求配置1名以上質量安全檢測員,并以此為標準在各村和各種養基地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對監管站管理人員、檢測人員、監管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使監管人員成為熟悉國家政策的宣傳員、質量監督的檢查員、具備生產技術的指導員。
2.3 保證生產環節安全
2.3.1 專項整治
按照蔬菜水果類、水產品類、畜禽類等農產品分類開展
專項治理。
2.3.2 質量抽檢
制訂本年度抽檢計劃,開展當地水產品、生豬、蔬菜和水果等質量檢測,省、市有關部門適時開展抽檢和專項檢查。
2.3.3 執法檢查
執法檢查包括定期檢查和不定期質量檢查,根據檢查情況確定重點管理對象。檢查對象包括從事農產品生產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檢查范圍包括農藥、獸藥、土地肥料、飼養飼料、飼料添加劑等,并要求相關單位做好生產記錄。
2.3.4 隱患排查
通過各種蔬菜、水果和茶葉生產過程中是否使用了高毒農藥,畜禽養殖過程中是否使用了違禁藥品和不合規定的添加劑,肉類制品生產過程中是否存在病死豬等問題原料等安全檢查,排除產品質量安全隱患。要保證檢查效果,做到嚴查嚴管。
2.4 建立可追溯體系
通過建立可追溯體系,實行網絡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管理,解決農產品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困難。確定不同生產階段責任人,爭取每個蔬菜大棚都有專人管理,每個農戶都有人提供服務;對重點管理對象實行全程監管,要求生產過程要有文字記載,產品流向要能跟蹤調查;要求農產品生產實行編碼標識,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利用此方法可以上溯到農產品生產信息。
農產品安全質量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建立有效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是政府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監管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和保證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黃四化. 嵩明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與對策[j]. 云南農業, 2011(02).
作者簡介:何仁碧(1970-),女,重慶豐都人,農藝師,大專。研究方向:農村特效農業產業發展路徑的研究。